植物分类与系统生物学研究

来源:   2018-11-02   浏览:23959


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及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,对热带亚热带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。研究方向主要为热带果树、观赏花卉的分类鉴定,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等。多年来,在张永田研究员(已退休)的鼎力支持下,引种园先后出版两版《引种园植物名录》(20122019版),内容涵盖种子植物、裸子植物以及蕨类植物等。制作标本1000多份,保存种子400多份。

主要研究人员包括:

何丽娟helj2013@126.com,博士,助理研究员,主要从事蕨类植物分类鉴定及系统演化研究。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“中--俄一些重要维管植物的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”、“青藏高原网眼瓦韦-宽带蕨群植物的物种形成”、“秦岭巴山地区与横断山地区冷杉属植物物种形成与分化的研究”等。现主持一项厦门市科技项目“闽台蕨类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”。近年来先后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TaxonPhytotaxa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,其中SCI收录8篇,具有良好的工作积累及研究基础。

梁诗

池敏杰

张永田(已退休)研究员,19588月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。19589月至19768月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分类室工作。19768月至199812月在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工作。2003年至2013年在本园返聘主持野外考察及植物分类相关工作(时间需校对)

主要科研工作有:(1)先后到贵州、西藏(藏药、珠峰科考)、东北三省(236部队药用植物)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及越南(植物区系、东药调查)等省区及国家参加科考并采集标本。到亚植所后,先后参加南药、武夷山、梅花山综合科考,省南方片中药材调查等;(2)组建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,至1998年年底有可供国内外同行研究的标本35000多份,模式标本数份,可与兄弟标本馆室交换的付号标本数万份;(3)参加编写并已正式出版的论著有:《中国植物志》第二十二卷、第四十三(1)卷、第四十四(2)卷,《中国植物红皮书》第一册,《中国树木志》第二卷、第三卷,《中国高等植物》第四卷、第八卷,《Flora of Chinavol.4,《Flora of ChinaIllustrations vol.4,《福建植物志》第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卷,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》,《福建省志 生物志》等,分类方面论文30多篇;(4)参加研究的“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”获中国科学院1986年特等奖及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,参与编写的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及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》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,参与科考的“1979198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”获福建省科委一等奖;(5)曾任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国高等植物》、《福建植物志》编委;(6)曾任“中国植物学会”、“福建植物学会”理事。


 LogoLogo